雖然現代的種植技術非常發達,在四季之中可以吃到各種新鮮的蔬菜,然而反季蔬菜的滋味與口感都要差很多。所以說應季而食的原則永不過時,不同的季節就要吃與之相應的食材。俗話說「冬吃白菜勝良方」,冬天就是吃大白菜的季節,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飲食智慧。這個季節的白菜要比夏天的白菜好吃很多,嚼起來清爽可口,還帶著一點甜味,而夏天的白菜寡淡無味,嚼起來總是一股生白菜味。當然大白菜也是為冬季而生的,其喜歡低溫,在漫長的冬季里能夠一直保持新鮮,幫助我們水潤舒暢地度過寒冬。
這兩年的大白菜價格真的是非常低,記得去年老媽自己種的白菜2毛錢才勉強賣出去一些,而今年2毛錢都沒什麼人要,剝得干干凈凈的送貨上門才給1毛5。面對這樣的行情,有些人還在觀望,心里在猶豫值不值得囤。中國人講究「居安思危」,再過些天,就臨近過年了,各種蔬菜勢必會迎來漲價。所以我覺得在便宜的時候,更應該多買上一些,這樣能省下不少菜錢。況且這大白菜保存起來非常方便,可以根據自家的情況適當囤一些。居家過日子,就是要時刻都考慮得周全一些,確保家人一直有菜吃。
買大白菜的季節,如果我們去留意的話,會發現市場上主要有兩種白菜,其實在我老媽的菜地里每年也會種上兩種,綠葉的多種一些,黃葉的少種一些,而且在老媽賣白菜的時候,很多人都搶著要綠葉的,你知道這兩種有啥區別嗎?建議弄懂再囤。
一、外觀上的差異
首先來說葉子的顏色,綠葉白菜的顏色更偏綠色,而且即使剝到菜心的部分,顏色依然是淺綠色的。而黃葉白菜的顏色則偏蛋黃色或米白色,越到菜心的部分黃色越明顯。
其次來看葉子的細節,綠葉白菜的葉片呈現為細長的狀態,頂部和根部幾乎是一樣粗壯的,而且葉片的脈絡相對來說比較細膩,菜幫的部分也比較薄。而黃葉白菜的葉片則偏矮胖,更接近于梨形,其葉片的脈絡更加粗壯,菜幫的部分更厚實。
最后在菜葉的包裹情況上也是明顯不同的,綠葉白菜的菜葉是僅僅包裹在一起的,非常緊實的,而黃葉白菜的菜葉之間的包裹就「隨意」多了,葉片之間的空隙很大,顯得特別松散。
二、耐保存程度不同
說起過冬囤大白菜,一般囤的都是綠葉白菜,這種白菜經過寒冷氣候的長時間保存,口感會變得更加軟糯,吃起來還有一點甜味兒,而且只要保存得當,可以一直吃到來年開春。
而黃葉白菜并不適合長時間的保存,這種白菜的心往往都壯得特別足,加上其纖維更粗,在低溫的環境下容易脹裂,而且由于其呼吸作用旺盛,很容易出現爛幫爛葉的情況。因此喜歡吃的話,也不要買太多,以免浪費。
三、口感以及吃法不同
綠葉白菜的葉片更薄,其中的纖維也更細膩,所以嚼起來是比較軟嫩細膩的口感,更適合用來包餃子吃,或是燉粉條燉豆腐吃。而黃葉白菜由于纖維更明顯,那麼嚼起來明顯會更脆,如果經過長時間的烹炒便容易破壞了其本身的口感,所以更適合涼拌,爆炒,涮火鍋的吃法。
大白菜的挑選
無論是綠葉還是黃葉,在買的時候都要牢記3不買。
1、不買帶黑點的,白菜葉上形成黑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而我們在購買的時候很難分辨是哪種原因,因此帶有黑點的白菜就不要買了。
2、不買濕漉漉的,到了現在這個季節,大白菜大多都收獲保存了一段時間,因此其表面葉片的水分難免會有所流失,看起來會相對干癟,摸起來也是干燥的。不過有的商家為了使其看起來更新鮮,便會噴灑一些保鮮劑,那麼這樣的白菜往往看起來濕乎乎的,而且仔細聞的話也會有異味,這樣的白菜也不要買。
3、不買個頭太小的,我們都知道菜幫與菜心的口感會差不少,菜心的口感要更嫩更好吃,因此我們不要買個頭太小的白菜,因為這樣的白菜往往是生長不良的,基本都是菜葉,菜心的部分很少。
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,碼字不易,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、搬運。歡迎大家點贊,收藏和轉發!感謝您的支持!
版權所有,禁止轉載。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