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福如東海長流水,壽比南山不老松」,生日是現在的人們特別看重的一件事,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,每年父母和長輩的生日都倍受重視,父母和長輩的生日也是晚輩和子女盡孝的一種表現。
前段時間我的舅舅正好虛歲73歲,本來張羅著要給這唯一的舅舅祝壽,結果這個提議剛跟老媽一說,就被老媽給制止了,認為今年老舅這個年齡是不適合祝壽和過生日的。
因為這件事跟身邊的很多老人討論過,老人們說出了一句俗語「壽有5不過,子孫福氣多」,這才明白,原來過生日也是有忌諱的,大家看看這「5不過」到底有沒有道理?
「人到七十古來稀」,在古時候人的平均壽命并不長,能夠活到七十歲以上的都屬于鳳毛麟角,而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都是屬于虛歲的本命年,這樣的年齡是不適合祝壽和慶祝的。
民間有句俗語「七十三和八十四,閻王不叫自己去」,因為在很多老人眼里,這兩個年齡段屬于人生的一道坎,到了這兩個年齡,身體上的各項機能都開始消退,為了增壽添福到了這個年齡段是不適合祝壽和過生日,因為這兩個年齡段屬于兩道坎,很多老人比較忌諱提起這兩個年齡。
中國人過生日講究過陰歷生日,因為陰歷生日跟民間的傳統習俗生辰八字有關,雖然陽歷生日比較固定和好記,但是這并非是中國的傳統歷法,因此陽歷生日可能跟民間看重的生辰八字可能不符合。
而陰歷生日講究過虛歲,也就是比實際年齡要大一歲,這主要是民間延續下來的我老傳統,現在很多老人還比較喜歡講虛歲,因此這虛歲生日也是中國人過生日的傳統。
很多上歲數的老人講究不過整數生日,也就凡是到了帶十的整數年齡一般都選擇不過,比如老人過六十歲生日,一般都是五十九周歲時過,也就是虛歲六十時過,而不是正好六十歲時大過特過。
老人們過生日祝壽比較講究帶九和帶六的年齡,因為九和六有長長久久和六六大順的寓意,比如民間最看重的六十六歲生日,這在很多地方都會置辦的非常隆重,有閨女需要給帶「一刀肉」,否則就要由兒媳婦來代勞。
民間有一直有「父母在不慶生」的說法,這里說的是成年兒女,如果家中父母年歲已高,那麼是不適合給自己操辦隆重的祝壽宴的,這樣會被別人笑話。
這個「父母在不慶生」主要說的就是五十歲和六十歲生日,因為這兩個年齡段是人們比較看重的,因為女性在五十歲時很多就要退休,而男性到了六十歲也會退休,如果這兩個年齡段父母還健在,這是不適合大張旗鼓擺壽宴和慶祝生日的,因為中國有句俗語「尊親在,不敢言老」。
給長輩和父母祝壽,家里的子女和晚輩要齊全,這樣在外人眼里才顯得人丁興旺和家庭和睦,如果家中的子女有事在外不能及時返回,那麼這個壽誕就不宜大操大辦。
家里的每個子女都是父母的「心頭肉」,父母過大壽是子女敬獻愛心和孝心的時候,這個時候如果有子女不在場,會讓人非議和感到遺憾,所以這祝壽的時候如果家庭成員不齊,這是不適合大張旗鼓操辦的。
版權所有,禁止轉載。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