饅頭是北方地區吃得最多的主食,蒸饅頭可以說是制作最簡單的面點了,不需要太多的材料和工具,就能做出超好吃的香軟饅頭!今天我來分享給大家制作暄軟蓬松的小饅頭的三個訣竅!牢記這三個小技巧,讓你的饅頭又白又香,口感又軟又松,絕對成功!快來學習吧!
首先做饅頭的時候,選擇的面粉是有講究的,低筋面粉做出的饅頭不筋道,太松散,口感很差,高筋面粉會影響面團發酵的速度,所以我們選擇最普通的小麥粉也就是中筋粉,和面的時候要用溫水,尤其是現在這樣天氣比較冷,一定要用40度左右的溫水,這樣發酵的速度會更快。
另外發面還要加入酵母以外的3個秘密武器!除了酵母,我們還可以加入一點糖,一點泡打粉和一勺豬油。糖能夠為酵母提供養分,刺激它的活性,讓發酵更快更充分。泡打粉會和酵母粉發生反應,發酵速度更快,豬油則能使面團更加柔軟,增加饅頭的咬勁和口感,而且放涼都不會變硬。
準備500克中筋面粉,往里面加入3克酵母粉,3克泡打粉,5克白糖,一勺豬油,之后往里面加入45度左右的溫水進行和面,先用手攪成大一點的面絮,之后揉成光滑的面團,盆子上面蓋個鍋蓋或者封一層保鮮膜,直接放到溫暖的地方去發酵。
冬天的時候您可以直接放在地板上,地暖的溫度都還比較熱,最好再找個有太陽的地方,20分鐘左右就可以發好,發酵好的面團會比原來漲大兩倍左右。用手扯開面團,會看到里面有滿滿的蜂窩組織。
那麼為什麼放了酵母面團就會快速發酵呢?酵母本身是一種微生物,主要由酵母菌組成。當酵母與面粉中的淀粉和糖發生反應時,會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。二氧化碳會被捕獲在面團中,使其膨脹,從而使面團變得松軟。發酵過程需要適宜的溫度,通常在28°C—32°C之間。在這個溫度范圍內,酵母菌能夠迅速繁殖和發酵,加速二氧化碳的產生,促進面團發酵。
而發酵時間取決于面團的大小和環境溫度。面團發酵的時間越長,酵母菌消耗的淀粉越多,產生的二氧化碳越多,從而使面團體積膨脹更大,口感更松軟。
面筋是面粉中的一種蛋白質,在揉面過程中會形成彈性突起。發酵時,二氧化碳會被捕獲在面團中,使氣泡在面筋網狀結構中擴散和膨脹,增加面團的體積和口感,也就是我們說的蜂窩組織。通過合理掌握發酵時間、溫度以及面筋結構的形成,發面可以使面團變得松軟、口感更好。而這就是發面的基本原理。
發酵好的面團,我們直接放在案板上揉搓排氣,把它揉到最開始原始的大小,揉好之后往兩頭拉扯,搓成長條之后,下成大小均勻的面劑子,再把每一個小面積揉成圓球,揉好之后放在案板上,手放在兩頭把它搓的稍稍高一點,因為一會兒蒸制的時候,如果太癟,蒸好的饅頭會塌塌的不好看。
全部搓好之后放在蒸屜中,二次發酵20分鐘,等到饅頭再一次變大即可,放到蒸鍋上去蒸大火蒸25分鐘,蒸好之后先關火,不要揭蓋子,燜5分鐘之后再打開蓋子,這樣可以避免饅頭遇冷收縮,用這樣的方法做出了饅頭,潔白細軟,放在手里使勁攥,就像海綿一樣,可以被攥成一小團,松開手又恢復原狀,暄軟又好吃,口感微甜有嚼勁,配菜配粥都非常好,放過豬油的饅頭,即使放涼也不會變硬。
下次您家在做饅頭的時候,不妨試試這個小方法。
關于蒸饅頭,發面的3個訣竅,就和您分享到這了,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點贊收藏加個關注,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期再見。
版權所有,禁止轉載。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