燉排骨、燉豬肉是一道非常常見的家常菜,無論是在節日慶典,還是在日常飯桌,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它不僅美味可口,而且營養豐富,是一道老少皆宜的佳肴。
燉排骨、燉豬肉的美味特點主要來自于燉制的過程,它能夠將排骨和豬肉的鮮香和湯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形成一種濃郁的肉香,讓人垂涎欲滴。
而且,燉制的時間越長,肉質越軟爛,入口即化,讓人越吃越有食欲。
但是,燉排骨燉豬肉也有一定的難度,很多人燉出來的排骨燉豬肉,要麼肉質柴硬,要麼湯汁腥膻,沒有達到軟爛入味的效果,影響了口感和食欲。
其實,燉排骨燉豬肉并不難,只要記住一個原則,就是「1放3不放」,就能燉出一鍋香噴噴的排骨燉豬肉,讓大家越吃越解饞。
那麼,「1放3不放」是什麼呢?接下來,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!
一、放鹽水
因為鹽水可以幫助我們去除排骨和豬肉中的血水,從而減少肉的腥味,讓肉更加鮮美。
具體的方法是,先將排骨或豬肉洗凈,切成小塊,放入鹽水中浸泡1-2小時,中間換兩次水,這樣就可以將肉中的血紅蛋白溶解出來,讓肉變得更加潔白。
二、3不放
不放的三樣東西,就是料酒、花椒、酸類食材。這三樣東西,雖然在很多菜肴中都是常用的調料,但是在燉排骨燉豬肉的時候,卻是大忌。
為什麼呢?因為它們都會破壞肉的蛋白質結構,影響肉的口感和味道。
1、不放料酒
很多人認為,放料酒可以去除肉的腥味,其實這是一個誤區。料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,酒精是一種揮發性的物質,它會帶走肉的香氣,而不是腥味。
而且,料酒還會和肉的蛋白質發生反應,使肉變得緊縮,影響肉的嫩度。
所以,燉排骨燉豬肉的時候,不要放料酒,如果想去除肉的腥味,可以用其他的方法,比如提前泡水去血水,然后用蔥姜焯水去浮沫等。
2、不放花椒
從事廚師行業的老師傅都知道:「豬不花椒,羊不大料」。做豬肉時,是不能放花椒的。
因為花椒中,含有一種叫做香麻素的成分,這種成分會刺激味蕾,讓人感覺到麻辣的感覺。這種麻辣的感覺,雖然可以讓人暫時忘記腥味,但是也會掩蓋肉的鮮味。
而且,花椒還會影響肉的質感,讓肉變得又柴又硬。
正確的做法是,不放花椒,而是用其他的香料來增加香氣,比如八角、桂皮、香葉等,這些香料可以和肉的鮮味相互襯托,讓肉更加香醇和美味。
3、不放酸類食材
如醋、檸檬、番茄等,都是一些可以提鮮的食材,但是,它們也不適合用來燉排骨燉豬肉。
因為酸類食材的酸性會和肉的蛋白質發生反應,使肉變得酸澀,而不是鮮美,而且,酸類食材還會使肉變得老化,影響肉的嫩度。
如果想提鮮,可以用其他的食材,比如冰糖、味精、雞精等。
了解了「1放3不放」的原理,接下來,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,如何用這個原則來燉排骨燉豬肉。
三、燉排骨燉豬肉的步驟
第一步:要選用新鮮的排骨和豬肉,最好是帶有一些肥肉的,這樣燉出來的肉才會更加軟爛和香濃。
第二步:把排骨和豬肉洗凈,切成適當的大小,一般是一寸左右的長方形,這樣的大小既方便燉煮,又方便食用。
切好的肉,放入清水中,加入一小勺鹽,浸泡1-2小時,中間換兩次水,去除表面的血水和雜質。
第三步:把排骨和豬肉放入鍋中焯水,加入足夠的水,水量要沒過肉,加入適量的蔥姜,大火煮開,撇去浮沫。
然后轉小火,繼續煮5分鐘,這樣可以去除肉的腥味,也可以讓肉更加緊實。把肉撈出,用清水沖洗干凈,瀝干水分,備用。
第四步:把焯好水的排骨和豬肉,放入砂鍋或者高壓鍋中,加入足夠的水,水量要沒過肉,大火煮開,撇去浮沫。
然后轉小火,蓋上蓋子,燉煮至少1個小時,或者直到肉的骨頭可以輕易地拔出,這樣就說明肉已經燉爛了。
大家還可以在燉煮的過程中,加入一些其他的食材,如土豆、蘿卜、玉米等,這樣可以增加口感和營養,也可以增加湯汁的甜度。
燉好后,根據個人的口味,適當地調整鹽量,撒上一些香菜或者蔥花,就可以出鍋了。
總之,燉排骨燉豬肉,其實并不難,只要大家牢記「1放3不放」的技巧,就能燉出更加美味的排骨豬肉,讓家人和朋友都贊不絕口。最后,謝謝大家的閱讀,我們下次見!
本文已加入版權自動維權機制,請勿洗稿、抄襲,未經授權轉載,否則后果自負。
圖文 | 小心
審稿 | 小李
版權所有,禁止轉載。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