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油,又稱葷油或豬大油,是從豬肥肉中提煉出來的食用油。說句不夸張得話,以前大部分家庭食用的食用油就是以豬油為主,植物油為輔。記得兒時的冬天,家里只要熬豬油時,熬完的鍋中留下一點油底,放上一把蔥花姜絲爆鍋,加入醬油和少許的白糖,還有大白菜,添上半鍋水,一把粉條,最后圍著鍋邊再貼上一圈餅子,蓋上鍋蓋,剩下的就交給時間了!
火候到了之后,油亮透明的粉條,被燉的軟而筋道的豬油渣,就著剛出鍋的餅子,那就一個香啊!而熬好的豬油可不僅僅是家里炒菜用的油,剛出鍋的大饅頭,冒著熱氣,一掰兩半,撒入少許的鹽水,再挖上一勺豬油抹在上面,那叫一個美味。
現如今,很多朋友認為吃豬油不健康。其實,適量的食用豬油對我們的健康還是有很多好處的!例如《中藥大辭典》中就記載:豬油具有補虛、潤燥、解毒的功能。可以說,豬油在古代也是屬于「藥」的一種。
但是,最近有很多朋友問我,為啥自己在家熬制的豬油,顏色不白,而且味道也不香,尤其是存放時間不長啊!詳細地詢問后才知道,原來很多朋友在熬豬油的時候只加水。其實,熬豬油只加水是外行,切記還要多加這3樣,熬出來的豬油又白又香,關鍵放一年都不會壞!
【所需食材】:豬板油或者豬肥肉,鹽、花椒、蔥
【詳細步驟】:
步驟一:首先把豬板油清洗干凈,用刀剔出血絲,尤其是板油容易被小沙子黏粘在一起,所以洗的時候要仔細一下。洗干凈的豬板油瀝一下水分,然后切成小塊備用;香蔥帶著蔥須洗凈后瀝水備用。
步驟二:鍋中加入一碗清水,煮沸后倒入切好的豬板油,開大火,時不時的翻炒一下,防止粘鍋。
步驟三:當鍋中的水分熬干時轉小火,此時板油也開始出油了。隨著出油越多,越要不停的攪拌,讓所有的板油均勻受熱。
注意:熬豬油時,一碗清水就可以了,多了浪費燃氣;其次,一定要把水煮沸后再倒入板油,這樣才不會粘鍋;并且在熬制的過程中,需要不停的攪拌,因為一旦出現粘鍋的現象,豬油的顏色就會變黃,或者是顏色發烏,沒有那麼的明亮。
步驟四:攪拌豬板油時,還要注意,時不時用鏟子擠壓一下豬板油,這樣可以使豬油析出的速度更快。當隨著鍋里的豬油越來越多,豬板油開始變干并飄在油層上面的時候,把小火改成中,將豬板油熬煉至淺焦黃色時撈出瀝油備用。
步驟五:撈出豬油渣后加入瀝干水分的香蔥,然后再次改成小火,炸至微微焦黃時撈出并關火,然后讓豬油慢慢降溫。
步驟六:事先準備一個油壇子,里面加入1茶匙食鹽,半茶匙花椒,然后把降溫后的豬油倒入壇子中即可。
1、很多朋友習慣把豬油渣熬煉至焦糊,這樣雖然可以榨出更多的油,但是會影響豬油的顏色。所以,只要豬油渣的顏色變得微微焦黃時即可撈出,此時的豬油放涼凝固后雪白雪白的。
2、熬煉完豬油后不關火,繼續放入香蔥干炸,是為了增加豬油的香氣;而降溫之后再倒入盆中也是防止花椒被炸胡。其次,放鹽是給豬油添一點底味并且還能延長豬油的保存時間;而加入花椒則是起到增鮮去腥的作用。這也是為什麼說,熬豬油,只加水是外行的意思。
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,問一問朋友們,你們喜歡吃豬油嗎?你還知道如何熬制豬油的小妙招?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!
參考來源:今日頭條
版權所有,禁止轉載。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