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在我家,我幾乎每周,都會煮2-3次雞蛋給孩子吃,因為雞蛋中的蛋白質不僅是最接近「人體蛋白」的,而且多吃雞蛋,還能健腦益智,所以為了孩子能健康成長,我會經常煮雞蛋給孩子吃。雖然雞蛋是很多小孩都愛吃的營養食物,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愿意剝雞蛋殼,因為有些人煮的雞蛋,雞蛋白和蛋殼緊密地粘連在一起,導致一些孩子剝一個蛋起碼要2-3分鐘,而且剝好的雞蛋,還浪會費了20%的蛋白,甚至有一些孩子是急性子,剝好的雞蛋只剩下1個蛋黃呢,所以為了幫助大家煮好剝的雞蛋,我自己也實踐了很多方法!
而據我了解,很多人煮雞蛋時,都是直接加水煮,其實要想雞蛋煮得「蛋黃更嫩、營養更高,殼一敲就掉」,是最忌諱直接加水煮的!因為直接加水煮,蛋殼里面的薄膜,根本不能直接和蛋白脫離,所以導致雞蛋一點都不好剝殼。而經過我十多次的實踐,我發現了一種非常好的煮雞蛋方法,此方法只需要在水中多加2味,就能使雞蛋殼一敲就掉,而且煮好的雞蛋白更嫩、營養更高。接下來我就會把正確煮雞蛋的方法分享給大家!
【食材準備】:雞蛋8個、食鹽2克、食用堿2克、清水適量。
【煮雞蛋的做法】:
第一步:首先將雞蛋用流水沖洗2遍,然后將雞蛋放入到清水中浸泡5分鐘即可備用。
第二步:鍋中放入適量的冷水,然后把雞蛋放入到鍋中,開大火將水煮開后,接著把食鹽、食用堿全部放入到鍋中,蓋上鍋蓋,改小火煮6分鐘。
第三步:6分鐘后即可關火,此時不要揭開鍋蓋,繼續將雞蛋燜3-5分鐘即可食用,此時煮好的雞蛋,殼只要輕輕地一敲,整個雞蛋殼就會自己掉下來。
【煮雞蛋的訣竅】:
第一點:加食鹽和食用堿這2味
煮雞蛋時,一定要加食鹽和食用堿這2味,因為食鹽可以提高水的沸點,而水的沸點越高,雞蛋熟得更快,這樣就可以防止雞蛋中的營養物質流失的更多,從而使雞蛋的蛋白更嫩、營養更高。而雞蛋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,而食用堿是弱堿物質,酸堿結合在一起,可以使蛋殼變薄、變軟,這樣水就能和雞蛋內膜結合在一起,從而使雞蛋內膜和雞蛋殼脫落,這樣就能使雞蛋殼一敲就掉。
第二點:煮之前需要浸泡雞蛋
為什麼很多人煮雞蛋時,雞蛋在煮的過程中會炸裂,使蛋白溢出來,這都是蛋殼比較脆導致的,所以在煮雞蛋時,一定要先將雞蛋放入到冷水中浸泡5分鐘,因為雞蛋殼吸收少許水后,可以使蛋殼變硬一點,從而防止雞蛋一下鍋就開裂。
煮雞蛋時,最忌諱直接加水煮!多加「食鹽、食用堿」這2味,煮熟的雞蛋蛋白更嫩、營養更高,殼一敲就掉。很多人按照這個方法煮的雞蛋,都夸這個方法特別實用呢,孩子再也不討厭剝雞蛋殼呢!本文是胡師傅原創的圖文,后續胡師傅還會給大家講解更多做菜訣竅,最后感謝您的觀看,如果今天文章對您有幫助,那就點一個關注,點一個贊,感謝您的支持。
版權所有,禁止轉載。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