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圖集
到底怎麼講?草莓的台語「竟不是叫刺波」 專家揭曉「2種正確念法」網驚:搞錯好多年
2023/12/14

ADVERTISEMENT

冬天到了,有許多在這個季節逐漸成熟的蔬果也開始在菜市場流通、販售。但在傳統市場中,常常因為想買這些蔬果,但老闆、闆娘卻只聽得懂台語而陷入溝通危機。對此,文化部在昨(12)日特別透過臉書粉專發文,「台灣常見的冬令蔬果台語,大家知道哪些呢?」,並舉出冬季常見的草莓、番茄、菠菜等蔬果,引發網友熱議。

 

事實上,隨著國語越來越普及,真正懂得使用閩南語的人少之又少,這也導致有許多東西的台語逐漸被人遺忘,這也是文化部此次選擇3個生活中常見、但鮮少被以台語提及的特殊冬令蔬果進行教學,希望民眾能學以致用,嘗試在購買時透過台語溝通。而它們的台語發音與發展歷程如下:

一、草莓:tsháu-m̂/tsháu-muê。文化部表示,草莓的台語讀音並不僅是單一一種,除了「tsháu-m̂」之外,也有人念「tsháu-muê」,差異就在于「莓」字的發音。專家指出,這字之所以有差異,是因為白話音、文言音的影響造成。至于另一種讀作「刺波」(tshì-pho)的發音,則是專指在山林、鄉野郊外中生長的「野生草莓」,會如此命名則是因為外觀帶有刺毛而來,在物種上算是草莓的「親戚」。

二、番茄:kam-á-bi̍t/tshàu-khī-á。

ADVERTISEMENT

大部分人會將番茄念作「トマト」(thoo-má-tooh),這是一種外來語的演變而來,是從英文、日文、台語的音譯轉變而成。此外,它還有2種念法,分別是「臭柿仔」(tshàu-khī-á)與「柑仔蜜」(kam-á-bi̍t),區別在于前者多為中北部台灣人使用,後者則以南部人為大宗。

三、菠菜:pue-lîng-á。文化部補充表示,春節期間會吃的長年菜通常分為芥菜、菠菜2種,可能會因為居住在台灣南、北部而擁有不同的性質差異。最後,文化部也表示,除了以大致上的地域分別有著不同的台語名稱之外,小至鄉鎮也可能發展出不同的讀音、俚語詞彙,「有時從一個人說的語言,就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文化背景和故事」。

雖然小編在鄉下成長,但還真的沒有想過這3種蔬果的台語發音竟然有那麼多種,長知識了!

版權所有,禁止轉載。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。

ADVERTISEMENT

水煮蝦,用冷水還是熱水?方法用錯了,難怪蝦肉又老又柴,還難吃
2024/01/16
冬天遇到它別手軟,一次買10斤,做成丸子,鮮美營養,隨吃隨取,特省事!
2024/01/16
花菜炒肉的家常做法,做好「4個細節」,味美鮮香,肉片滑嫩,味道比飯店里的還好吃
2024/01/15

ADVERTISEMENT

車子怪怪的!打開引擎蓋「發現22公斤松果」畫面超壯觀 得知「兇手真面目」瞬間笑了
2024/01/15
臘月三十除夕年夜飯,老人說:「4菜不上桌,福氣不進門」,「4菜」指的是什麼?
2024/01/15
買豬蹄,要分清「前蹄」跟「后蹄」,口感差別居然那麼大,以后別吃虧
2024/01/15
家有老鼠不要急,教你個土方法,老鼠來一隻滅一隻,安全實用
2024/01/13
切了20年蘿蔔絲才知道,蘿蔔插根筷子竟然這麼棒,想吃多少都方便
2024/01/12
香菜自己種,10天就能摘,吃一茬冒一茬,種一次吃半年,別再傻傻花錢買了
2024/01/12